行游世界
社会
新时代
资讯详情
盐碱地丰收了!袁隆平:8年内发展海水稻一亿亩
三湘都市报10月21日讯(记者 李成辉 ) “兴安岭下米粮仓、草原深处大厨房”。10月21日,2019年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于长沙隆重召开。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长沙,共同探讨兴安盟水稻新品种选育、水稻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情况,并对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出谋划策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,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等出席。

袁隆平为兴安盟大米现场打CALL
会场外,几个电饭锅焖出来的不同品种兴安大米,米香四溢,加之软糯的口感,赢得专家以及与会者交口称赞。
近年来,兴安盟委、行署立足兴安盟特有的生态、自然资源,提出组建 “兴安盟大米产业联盟”,“共举一杆旗,共打一张牌”, 政府、企业、农民合力打造“兴安盟大米”品牌。现如今,不仅国内一线城市大型商超的货架上出现了兴安盟大米的身影,越来越多家庭和酒店餐桌上,也飘起了兴安盟大米的香味。
今年,兴安盟水稻播种面积突破135万亩,同比增长18万亩;绿色和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万亩以上,水稻总产量可达75万吨。“兴安盟大米”用标企业已达31家。土地一样,环境一样,但依托科技的力量,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亩产量以及质量相比过去都大大提升。

袁隆平还为兴安盟大米现场打CALL,他说,目前水稻生产仅仅提高产量已经达不到大家的需求,现在大家已经不满足于吃饱,而且还要吃好、吃出品质、吃出健康。兴安盟大米产量逐年提高,质量也已经可以媲美世界优质水稻品种。
盐碱地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到508.8公斤
记者了解到,2018年10月16日,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兴安盟成立,这是内蒙古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,同时也是首个苏打型盐碱地袁隆平院士工作站。该工作站围绕“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”的工作目标,积极引进推广了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及先进技术,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,今年科右中旗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的试验区平均亩产量达到508.8公斤。主办方介绍,此次试验的成功,对于我国北方、甚至对同一纬度上、同一气候带上的国家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示范意义。
对于耐盐碱的海水稻,袁隆平院士寄予厚望。袁隆平说,全国有16亿亩盐碱地,其中有1亿多亩地适合种植水稻,包括兴安盟的草原盐碱地,如果能在盐碱地中发展1亿亩,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,每亩年产稻谷能达300亿公斤,这相当于湖南省粮食全年的总产量,可以多养活一亿人,“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力争8年之内发展到1亿亩,这个任务非常艰巨,但是也非常光荣。”

论坛现场,袁隆平笑言,自己除了研究发展耐盐碱的海水稻的任务外,还有一个任务是水稻超高产量冲刺的目标,目前已经实现了亩产超级杂交稻1000公斤和1100公斤,正在向1200公斤冲刺。
论坛同时还举行了兴安盟招商引资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,涉及大米销售、大米采购、玉米采购、红薯基地建设、蔬菜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、艺术村落建设、铁路建设项目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1个项目。